首页 > 综合其他 > 短篇小说选集(二) > 卖抠耳勺的大小伙

卖抠耳勺的大小伙

书名:短篇小说选集(二) 作者:全本小说屋 字数:2779

阳春三月,风和日丽。一天,综合商场门前围着一圈人,正中站着一个年青小伙,手里举着一根一米多长的秫秸,上面插着密密麻麻各式各样颜色不同的抠耳勺。小伙子个头匀称,模样俊秀,五官端正,穿戴讲究,可站在那儿就好象木雕泥塑似的,围观的群众象看“西洋景”似的七嘴八舌议论。
这是谁家的孩子?他为啥卖起抠耳勺呢?这还得从本市大名鼎鼎的四化标兵——八级钳工孟金山的一场家庭纠纷说起。
孟金山今年五十八岁。儿子孟凯,高中毕业在家待业。老太太怕儿子在家果着惹事生非,多次催促老孟提前退休,让儿子顶班。而老孟却是个老不舍心的实干家,一心扑在“四化”上。儿子的工作虽说是一块心病,但没到退休年龄,怎好向领导开口呢?老太太可不管,她一天到晚,不停地在老孟耳边唠个不停。老孟被老伴缠得上火了,冲口说:“我能泡吗?我也得对得起共产党啊,干一天就得做一天贡献!”老太太一听也火了:“好,你进步,我们娘儿们落后,我走!”老太太说着就要走,老孟用手一拉,把她甩在炕上。老太太拍桌打掌地号啕大哭起来。老孟的气也上了脑门子,操起酒瓶子就要摔。正在这时,只听门外有人喊了一声:“爹!”老孟一看是儿子正苦着脸站在门口。老孟的心唰地一下凉了,眼泪不禁夺眶而出,快六十的硬汉子竟抱头大哭起来。
左右邻居闻声赶来,说的说,劝的劝。老孟哭泣着说:“小凯,爹没那份能耐,我不好意思泡呀!我这个旧社会卖抠耳勺的叫花子是共产党救出苦海的呀!孩子,爹实在……”孟凯惊奇的拉住爹的手问:“爹,啥抠耳勺?”“嗐,这些小玩艺现在很少见了,商店都讲究自负盈亏,挣大钱,角八分钱的小买卖没人做啦。”孟凯一听,顿时心花怒放,高兴地说:“爹,越没人做的生意越有意思,咱给社会上补缺吗,您把这手艺传给我,抠耳勺可能也是群众需要,弄个元八角的,省得老人为我着急上火。”孩子的请求,老孟夫妻也觉得在理,占个身子,准备高考,岂不是一举两得,于是说干就干了。
谁知孟凯第一次上街卖抠耳勺就出了洋相,他站在商场门口,顺脑门子直冒热气,脸比巴掌打的还红,人越围越多,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这时,从人群外挤进来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。只见她身穿紧身衣裤,线条清晰,披肩发,粉面朱唇,赤金耳环,鸡心项链,宽边大墨镜,手提一只精巧的手提箱。众人一瞧这姑娘的穿着打扮,知道来历不凡。只见她仔细地观赏一会孟凯手中的抠耳勺,又上下打量一下孟凯,嗲声嗲气地说:“太美啦,这简直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,请问先生这卖多少钱一个?”
本来孟凯叫她看得发毛,他急忙答道:“啊,不是,是……卖,三毛、一元,……啊,二毛。”众人都笑了,可姑娘还是一本正经地问:“先生,请不要着急,说清楚些。”孟凯稳了稳神说:“这银质的‘二龙戏珠’二元;铜质的‘嫦娥奔月’五角;铅质的‘旭日东升’二角……”那姑娘高兴地说:“您还有多少货,我全包了。不过,我们得先订个合同。”孟凯一听差点乐出声来,心说:这可活该我孟凯运气,于是忙说:“您需要多少,我加工多少。”“先生贵姓?”“我叫孟凯,家住永乐街七十五号。同志,您是……”“到宾馆再谈吧,我去叫辆车来。”“如果您不嫌弃,我这有辆自行车。”姑娘微笑着点了点头,便跳上了孟凯的自行车。
孟凯用自行车驮着这位华侨小姐,按照她指的方向,飞驰前进,骑着,骑着,他心里犯了疑:这不越走越远吗?眼看到林家镇了,这哪儿有宾馆哪…我可别上当呀!想着车子不觉已进了镇西口。
这天,正是大集,大街上十分热闹,那姑娘跳下车,对孟凯说:“先生,请你把抠耳勺拿出来吧。”“干啥?”“卖呀!”“咱俩不是订合同吗?”“我要先考查一下你的货是否有竞争力。”“这……”孟凯愣住了,心说:好厉害的姑娘呀!
孟凯心想这财神爷不能得罪,只好把抠耳勺又一个一个地插在秫秸上,他一边插一边向姑娘介绍抠耳勺的加工过程。忽然,有个老头高声赞叹:“哎呀!真是稀罕物,瞧这抠耳勺做得多精多巧”随之,人们就围了上来,华侨姑娘象主人似地介绍、推销,不到两个钟头,抠耳勺卖光了。人们还依依不舍地围着这对年青人。孟凯抱歉地说:“同志,咱们的合同……”姑娘微微含笔说:“没关系,通过今天市场调查,说明孟先生的货还是受欢迎的。这样吧,后天上午八点,我在此等您,请多带货,届时面谈。”说罢,冲孟凯甜甜一笑,向市场深处走去。
孟凯见姑娘走了,他也收拾一下回家了,当他走到永乐街时,人们都是笑脸相迎,个顶个的咬耳根儿。咋回事呢?原来早已有人把孟凯和女华侨订合同的事传开了。邻里们这个问:“小凯,怎么样,能不能出国?”那个说:“这回要发财了。”孟凯他妈拉着儿子进了屋,老孟也凑到跟前,听儿子把前后经过一说,老两口子也乐得台不上嘴。
转眼三天已到,孟凯带着耳勺来到林家镇大集。八点一过,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他走来,一看正是那位华侨小姐。不过今天装束变了,手里提了皮箱,只是那架宽边大墨镜仍然遮住她半张脸。姑娘一见孟凯,只说了声:“对不起,,让您久等了。”就打开皮箱从里面掏出一条线毯铺在地上,又拿出一条红布往毯子前一放,上写“孟记抠耳勺,孙记老头乐,祖传手艺,物
美价廉。”几个大字。孟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愣愣地问:“你这是……”只见姑娘打开皮箱拿出一捆痒痒耙晃了晃,随后摘下墨镜,笑着说:“老同学,不敢认了?”孟凯定神一看:“啊?孙芳,你这是变的哪出戏法呀?”
四年前,孙芳初中没毕业,就被一家文工团抽去当临时演员,在一次演出中,后台失火,孙芳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受了伤,不能再演戏了。文工团安排她在后台干杂务,孙芳不忍心白拿国家的工资,就回家自谋职业。因为她家有祖传做痒痒耙的手艺,俗称“老头乐”,官名叫“如意”,她就起了个营业执照。有一天,镇委安置办宋主任把她找去说:“单丝不成线,独木不成林,我给你介绍一个小伙子怎样?”“主任,我还小……”“不,我是给你介绍一个卖抠耳勺的小伙,也是祖传手艺,他姓孟,你们俩合开一个‘敬老服务部’不是很好吗?”孙芳一听,虽然点头说行,但心里总不落底,因为她不知道这姓孟的是什么样人,品行如何,只好说回家商量商量再说吧。孙芳告辞宋主任,当她来到商场,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小伙,近前一看,原来是卖抠耳勺的,再仔细一瞧,是初中同学孟凯。难道宋主任说的就是他?她一看孟凯那窘样,心想:真老外,卖抠耳勺也不能在这儿卖呀!我得给他找个台阶下,怎么办呢?进去拉他出来又不好意思。她灵机一动,计上心来,我何不利用一下刚给镇宣传队买的服装?扮个华侨,一来可以救急,二者可以提高一下卖抠耳勺的声誉。于是,就演出了一场华侨女巧戏卖抠耳勺的喜剧。
孙芳说明前由,孟凯如梦方醒,乐得二人前仰后合,随着欢笑声,迎来了很多很多顾客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